无锡和击剑运动结缘已久,世界级赛事密集落地。除了两次亚洲锦标赛,“击剑之城”还先后成功举办了2018年世界击剑锦标赛、2022年和2024年全国击剑锦标赛,有着丰富的办赛经验。2023年,无锡以绝对优势击败竞争对手,成功赢得了2025年世青赛的举办权。
除了国际、国内大赛,无锡还注重俱乐部联赛、社区赛等业余赛事的培育,不断夯实击剑赛事矩阵的底座。上月,在江阴飞马体育公园举办的202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(第一站),吸引了全国371家俱乐部的4246名选手参与。
以2025年世界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为契机,我市正建立“世青赛+俱乐部联赛+省级锦标赛”三级青少年赛事体系,每年举办10场左右高水平击剑赛事,为青少年提供实战平台。
目前,无锡已成为国际击剑联合会的重点合作城市。
“格斗中的芭蕾”获得更多青睐
体教融合完整
击剑是一项古老的运动,也是时尚休闲活动之一。相比高尔夫、马术,击剑不受天气限制,时间灵活度更高,让参与者在运动中获得快乐体验。
除了体校学生外,无锡最早从事击剑训练的是准备出国留学的国际班学生,他们更多是出于名校申请、国际交流的目的。
破冰之后,富裕起来的江南家庭认识到击剑运动可以锻炼青少年的专注力、反应力、爆发力、协调性、灵活性和心理素质,可以培养出在课堂中无法学到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意识,完善人格。此外,击剑又被誉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,崇尚公平,讲究礼仪,可以充分展示男生的健美与优雅、女生的轻灵与妩媚。
相较于纯专业路线,不少家长更青睐体教融合、全面发展 。崇宁路小学、扬名实验学校、省锡中等中小学校把击剑纳入体育选修课 ,通过驻校教练团队实现 “课余训练+赛事实践” 结合,每年惠及数千名学生。 2022年2月,中国击剑协会授予省锡中 “中国击剑协会江苏无锡青少年训练基地” 资质,标志着我市青少年击剑运动进入专业化、体系化发展阶段,成为击剑人才早期选拔的核心平台。据统计,全市有 50余所 学校开设击剑课程,另有 20余家 击剑俱乐部开展青少年培训。
市体育运动学校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海峰介绍,我市将青少年击剑纳入了“体教融合”重点工程,目前有江苏注册击剑运动员250人,可参加省级专业竞技比赛;在中国击剑协会注册的青少年有800余人,可参加全国俱乐部联赛;5000多名青少年参与击剑训练。
在本届世界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中,我市4位“05后”运动员入选中国队。李欣遥、石谨泽将参加青年组重剑个人和团体项目角逐,邹天一、韩晓萱则参加少年组花剑个人赛。李欣遥、韩晓萱今年还先后夺得青年世界杯和亚少赛冠军。
无锡击剑运动通过“体教融合”路径,构建了覆盖多个剑种的青少年击剑人才储备库,选手竞技水平与后备力量均居全国前列,成为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。
“全产业链布局”进行中
产业生态优化
在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的世青赛现场,无锡本土企业威豪体育、艾鲁特体育生产的击剑器材和比赛设施引人注目,覆盖了剑道、裁判器、击剑服等全品类。企业研发的击剑裁判回放视频系统、高精度智能护具等创新产品,不仅适配国际规则更新需求,提升了赛事公正性,也展示了无锡智慧体育的魅力。
目前,全国击剑锦标赛等国内顶级赛事90%以上器材由无锡企业供应,产品出口至30余个国家。威豪体育总经理陆海荣介绍,无锡击剑器材产业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,约占全国市场份额30%。产业链还提供了超500个以上就业岗位。
击剑全产业链布局离不开培训与科研。各类培训机构为大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入门课程,年均服务青少年超10万人次,有效推动击剑运动向低龄化和大众化延伸。青少年击剑培训、校园击剑课程等普及活动,带动了青少年装备消费,年均训练器材采购规模超3000万元。
数字化训练创新是本届世青赛上的又一大亮点。现场展示的智能击剑训练系统,通过动作捕捉、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训练效率,打造科学化、精准化培养模式,青少年训练效率可提升30%。相关企业还联合江南大学等高校成立“青少年击剑研究中心”,推动运动医学、营养学等领域成果转化,进一步延伸产业链。
本届世青赛,主办方还重点拓展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服务项目。赛场外的《击剑数字艺术展》将通过裸眼3D、AIGC生成等技术,呈现击剑运动的历史脉络与未来想象;“非遗集市”则汇聚无锡精微绣、留青竹刻等国家级非遗项目,由传承人为参赛人员和观众现场展演;无锡的春和景明更是吸引了各国参赛人员在四处打卡消费。“商旅文体展”融合发展,成为无锡世青赛的鲜明印记。
无锡世青赛向击剑人展示了无锡覆盖器材制造、赛事服务、培训教育的完整击剑产业链。赢得首枚金牌的意大利选手科西莫·贝尔蒂尼表示:“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。我既去了无锡的老城,很漂亮,也看到了太湖新城,真是太美了。这次的比赛办得棒极了,我从来没有参与过这么盛大的赛事。”
来源:无锡日报
责任编辑:搜狐无锡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